温馨提示: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信息(如产品价格、参数、规格及处理能力等),请联系我们的客服。
187-3313-2385锰作为战略性矿产资源,在钢铁、新能源电池、化工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锰消费国,但受限于“小、贫、杂、细”的资源禀赋,国内锰矿对外依存度高达82%,尤其是高品位氧化锰矿几乎完全依赖进口。碳酸锰矿作为国内主要锰资源(占比56%),平均品位仅12%~13%,主要用于电解锰生产,但每吨电解锰产生8~12吨废渣,带来严重的环境负担。因此,通过选矿技术提升碳酸锰矿品位、源头减少锰渣量,是保障产业链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。本文系统梳理碳酸锰矿选矿技术进展,结合实例探讨其发展方向。
洗矿通过水力或机械擦洗去除矿石表面黏土和矿泥,解决碎矿系统堵塞问题。例如,湘潭锰矿采用“振动筛喷水+螺旋分级”工艺,洗净矿回收率达94.3%,品位提升2.43%。洗矿虽富集效果有限,但为后续分选创造有利条件,尤其适用于含泥量高的矿石。
重选利用矿物密度差异分选,适用于粗粒级矿石。俄罗斯某碳酸锰矿采用“X射线预选+跳汰机分选”,精矿品位提升至37.8%。然而,细粒碳酸锰矿(需磨至-200目90%以上)因密度差异小,单独重选效率低,常与磁选、浮选联合使用,如“洗矿-重选-磁选”联合流程。
碳酸锰矿属弱磁性矿物(比磁化系数50×10⁻⁶~125×10⁻⁶ m³/kg),强磁选是其核心分选技术。斗南锰矿通过工艺革新,采用“干式永磁+湿式高梯度磁选”联合流程,精矿品位从17.5%提升至28%,回收率超88%。高梯度磁选机因磁场强度可调、分选效率高,成为细粒矿分选的主流设备。
浮选是处理细粒嵌布碳酸锰矿的关键,分为正浮选(脂肪酸类捕收剂)和反浮选(阳离子捕收剂)。贵州某低品位矿(Mn 9.17%)采用“油酸+水玻璃”正浮选,获得品位16.92%、回收率85.13%的精矿。药剂创新是浮选突破的重点,如改性羟肟酸(NO-8、NO-10)在pH 6~7时选择性显著提升,而组合抑制剂(水玻璃+六偏磷酸钠)可有效分离方解石等含钙脉石。
X射线透射(XRT)和图像色选技术逐步应用于碳酸锰矿预选。俄罗斯某矿采用“XRT预选+跳汰分选”,精矿品位提升至28.5%,抛废率40%。智能光电技术可大幅降低入磨量,减少能耗,是未来低碳选矿的重要方向。
针对“贫、细、杂”矿石,联合工艺优势显著。广西某低品位矿(Mn 7.58%)采用“强磁选-浮选”联合流程,精矿品位达18.82%,回收率87.72%;遵义某高铁硫矿通过“强磁-反浮选-重选”组合,锰回收率提升至91.85%。联合工艺通过多段分选,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。
您可以在下面表格填写您的需求信息,我们的技术与销售人员会尽快与您取得联系。为保证能及时处理您的信息,请务必准确填写您的联系电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