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馨提示: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信息(如产品价格、参数、规格及处理能力等),请联系我们的客服。
187-3313-2385萤石(CaF₂)作为重要的非金属矿产资源,广泛应用于冶金、化工、建材、航天等领域,被欧美多国列为战略性资源。我国萤石资源储量居全球首位,但矿石多呈现“贫、细、杂”特征,伴生型矿床占比高,导致浮选分离难度大。传统萤石浮选依赖油酸类捕收剂,但其在低温条件下分散性差、选择性低,且需矿浆加温(40~50℃),增加了能耗与成本。因此,常温浮选药剂的研发成为提高萤石资源利用率的关键。本文结合近年研究成果,系统分析不同类型萤石矿的浮选药剂应用现状,探讨新型捕收剂与调整剂的开发方向,以期为萤石选矿技术的优化提供参考。
一、萤石浮选的主要难点
萤石浮选的核心挑战在于其与伴生脉石矿物的物化性质相似性。根据脉石类型,萤石矿可分为以下三类:
1. 石英型萤石矿:石英(SiO₂)为主要脉石,与萤石嵌布紧密,需细磨至单体解离。传统油酸在低温下分散性差,导致回收率低。
2. 方解石型萤石矿:方解石(CaCO₃)与萤石同属含钙矿物,表面性质趋同,浮选分离困难。脂肪酸类捕收剂易同时吸附两者,选择性差。
3. 重晶石型萤石矿:重晶石(BaSO₄)与萤石比重相近,浮选需抑制重晶石并强化萤石捕收,但现有抑制剂效果有限。
此外,萤石矿常伴生钨、稀土等尾矿,残留药剂进一步加剧浮选难度。
二、不同类型萤石矿的浮选药剂应用
1. 石英型萤石矿
传统药剂局限性:油酸因熔点高(约13℃),在低温矿浆中难以分散,导致回收率不足15%。
新型捕收剂应用:
· BK-410:青海某萤石矿采用BK-410捕收剂与酸化水玻璃抑制剂,在15℃下获得精矿品位97.40%、回收率93.46%。
· FC-8与FD-1:云南某铅锌尾矿中,FC-8捕收剂与FD-1抑制剂联用,精矿品位达97.12%,回收率93.50%。
· T-69:通过硫酸化改性油酸,引入磺酸基团增强分散性。安徽郎溪萤石矿应用T-69,常温下精矿品位提升至98%,抗硬水能力显著。
调整剂作用:酸化水玻璃通过生成硅酸胶体优先吸附石英表面,抑制其可浮性;碳酸钠调节pH至碱性,削弱HSiO₃⁻对萤石的吸附。
2. 方解石型萤石矿
分离难点:方解石与萤石表面Ca²⁺活性相近,传统油酸难以选择性吸附。
药剂方案优化:
· 组合抑制剂:硅酸钠与碳酸钠联用,通过HCO₃⁻竞争吸附保护萤石表面,同时抑制方解石。内蒙古某矿采用该方案,精矿CaF₂品位达97.36%。
· 单宁酸:羧基与酚羟基定向吸附方解石,形成亲水膜。吕子虎等在水玻璃-单宁酸体系下,实现萤石与方解石的高效分离。
· 新型捕收剂YSB-02:复配十二烷基苯磺酸钠,增强对萤石的吸附选择性。内蒙古某矿常温浮选精矿品位达98.70%,回收率89.20%。
机理分析:酸化水玻璃在弱酸性条件下释放HSiO₃⁻,与方解石表面Ca²⁺生成CaSiO₃沉淀,抑制其浮选。
3. 重晶石型萤石矿
浮选策略:混合浮选后选择性抑制重晶石,或优先浮选萤石。
捕收剂与抑制剂组合:
· EMOL与EMY-2:脂肪酸EMOL强化萤石捕收,硫酸盐-木质素磺酸盐EMY-2抑制重晶石。重庆某矿应用后,萤石精矿回收率达84.83%。
· 苛性淀粉:通过羟基与Ba²⁺键合抑制重晶石。李梅等采用苛性淀粉-水玻璃组合,从白云鄂博尾矿中高效回收萤石。
· 十二烷基磺酸钠:超声波辅助下降低其在萤石表面的吸附,提升选择性。
挑战:重晶石抑制剂需兼具强抑制性与环境友好性,当前有机-无机复合抑制剂是研发重点。
三、新型常温捕收剂的研发进展
1. 油酸改性技术
通过化学修饰改善油酸低温性能:
· 磺酸化:引入磺酸基团,增强与Ca²⁺的络合能力,提高抗硬水性。
· 硫酸化:生成硫酸化皂,钙镁盐溶解度提升,适用于高硬度水质。
· 卤代改性:氯原子取代增强分子活性,剥离矿物表面水化层,如氯化妥尔油在10℃下分散性显著改善。
2. 非油酸基捕收剂
· XL-2:中国地质科学院研发的脂肪酸衍生物,10℃下仍保持高选择性,某矿应用后精矿品位达97.82%。
· HPTECHFA:环己烯羧酸类捕收剂,对石英抑制性强,10℃下萤石回收率较油酸提升16.09%。
· ZYM:张晓峰团队开发,5~10℃矿浆中精矿品位96.37%,SiO₂含量仅1.81%。
性能要求:新型捕收剂需具备适宜极性基团、低温分散性、抗泥化及低熔点(<10℃)。
四、调整剂的作用机理与创新
1. 水玻璃及其改性
· 常规水玻璃:解离为HSiO₃⁻,吸附石英表面降低疏水性。
· 酸化水玻璃:弱酸性条件下形成硅酸胶体,增强对方解石的抑制。孙晓华等证实其可提升萤石精矿品位2%~3%。
2. 大分子有机抑制剂
· 木质素磺酸盐:通过磺酸基与Ba²⁺结合,抑制重晶石浮选。
· 糊精与淀粉:糊精在萤石表面吸附弱于重晶石,苛性淀粉则通过羟基定向抑制含钙脉石。
趋势:开发多功能复合抑制剂(如EMY-2),兼顾选择性与环保性。
五、结论与展望
当前萤石常温浮选药剂的研发已取得显著进展,但仍面临以下挑战:
1. 方解石型萤石分离:需开发高选择性捕收剂与动态抑制技术。
2. 药剂普适性:现有新型药剂多针对特定矿石,需提升适应性。
3. 绿色工艺:减少有毒药剂使用,推广生物基抑制剂(如改性淀粉)。
未来研究应聚焦分子设计技术,通过引入两性基团或纳米载体增强药剂性能,并结合智能控制优化浮选流程,最终实现萤石资源的高效、低碳开发。
您可以在下面表格填写您的需求信息,我们的技术与销售人员会尽快与您取得联系。为保证能及时处理您的信息,请务必准确填写您的联系电话!